作者: 來源: 發表時間: 2024-05-16 18:55
今天下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菏澤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敬請關注。
新聞發布會開始
主持人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歡迎參加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菏澤市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了讓大家全面清晰地了解菏澤市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召開本場新聞發布會。
受邀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菏澤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市國防動員辦公室主任楊紹青先生;菏澤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肖軍安先生;菏澤市水務局三級調研員武金華先生;共同介紹有關工作,并回答各位記者朋友關心的問題。
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省駐菏新聞機構、市各媒體和新聞網站的記者朋友。
主持人
首先,請楊書記介紹一下菏澤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情況。
楊紹青
尊敬的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全市發展改革工作特別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的關注與支持。2023年以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措施,扎實開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健全戰略推進體系。編制印發全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年度工作要點,并進行細化分解,明確分工,壓實責任,每月調度通報重點任務推進情況,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聚焦生態保護修復、污染綜合治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領域,策劃論證實施了一批重點項目。2023年,49個黃河戰略重點項目扎實推進;今年又實施了33個黃河戰略重點項目,其中有26個被列入省黃河戰略重點項目庫,居全省第2位。探索推進魯豫毗鄰地區合作發展,加強與河南省毗鄰市的溝通對接,擬定了一批合作事項,組織黨政代表團赴開封考察交流,并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做好新聞宣傳和信息發布,在菏澤日報和市電視臺開設黃河戰略專欄,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深入人心。
二是保障黃河長久安瀾。2023年,黃河下游13處防洪工程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45億元。4座引黃涵閘改建工程加快實施,其中新謝寨閘、舊城閘已完工;高村閘、楊集閘正在改建,預計今年6月底前具備通水條件。全市4大類65項重點水利工程全部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累計完成投資34.36億元。完成市政雨污合流管網改造149.1公里,城市防洪排澇能力進一步提升。今年一季度,實施了新城閘等病險水閘除險加固,推動東魚河北支治理工程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設,完成水利建設投資4.53億元。
三是抓好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面落實黃河水量分配計劃和取水許可制度,2023年度全市引黃水量達到6.63億立方米。全市封停深層承壓水井125眼,壓減水量1072.3萬立方米。積極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組織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8個縣區已完成創建工作。全面啟動“農村供水水質提升三年專項行動”,2023年完成投資15.8億元,今年各縣區農村供水保障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工程已開工建設,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農村供水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
四是加強生態保護修復。《菏澤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印發實施,將沿黃生態保護帶納入我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重點區域,開展沿黃河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累計完成治理歷史遺留礦山圖斑1049個,完成率96.3%。治理穩沉采煤塌陷地面積3.14萬畝,治理率達到100%。2023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08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率達97.1%,高于全省平均12個百分點。推動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維護河湖良好生態環境,選取牡丹區安興河、曹縣二坡河等4條河流創建省級美麗幸福河湖。
五是強化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實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十大行動”,開展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環境質量實現持續改善。2023年全市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指數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1位。完成3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全市已有16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達到準四類標準。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度,沿黃四縣區336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全部完成。今年一季度,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5.52,同比改善13.2%;8個國控斷面均達到Ⅲ類及以上水質。
六是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2023年入選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產業攻關儲備項目4個(累計9個)、省級“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2個(累計11個)、省級產業集群領軍企業4家(累計15家),數量均居全省前列。省級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分別達到3家和7家,入選全國創新驅動示范市。新能源裝機規模達550萬千瓦,占總裝機量的58.1%、居全省第2位。今年我市爭取列入省級重點項目133個、總投資1349億元,數量居全省前列。一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82億元,可比增長6.9%、居全省第3位;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5元,增長7.1%、居全省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8%,居全省第2位。
七是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聯合開封、洛陽等11地市美術館,發起成立黃河流域地市美術館聯盟。持續推進黃河主題文藝創作。完成《黃河灘 老槐樹》《長河殷雷》等劇目的創作。建成魯錦文化展示體驗中心和手造展示體驗中心,279處銷售專區投入運營,高質量建設10條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展示帶、10條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一日游線路。高標準辦好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今年精心組織43項主題活動,創新推出漢服游園、非遺展示、定點演繹、非遺民俗等活動,“線上+線下”文旅推介火爆全網,“牡丹簪花+曹縣漢服”燃爆各大景區,全市單日接待游客總量突破33萬人次,以節會為媒唱響的全域文旅大戲精彩紛呈。
下一步,我們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發揮好市黃河戰略推進辦公室牽頭作用,與各縣區、市直有關部門一道,咬定目標,腳踏實地,開拓進取,奮力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展現菏澤擔當、作出菏澤貢獻!
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楊書記的介紹。接下來,是記者提問環節,提問前請舉手示意,并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F在開始提問。
齊魯晚報記者
我們了解到,全國沿黃相關省市都在推進黃河流域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我們菏澤作為黃河入魯第一市,是否也在開展相關工作呢,請詳細介紹。
肖軍安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全面摸清黃河流域入河排口底數,建立“權責清晰、管理規范、監管到位”的管理機制為切入點,保障我市黃河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3年6月以來,市生態環境局組織業務骨干、專家,綜合運用衛星遙感、人工徒步巡河等方式,在黃河沿岸和灘區開展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排查出黃河流域入河水口103個。確定點位后,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的要求,制定監測溯源整治工作規范,組織牡丹區、鄆城縣、鄄城縣、東明縣沿黃四縣區,建立健全排污口監測、溯源、整治工作機制,有序開展工作。
截至目前,我市103個黃河流域入河水口全部完成入河排污口監測及分類命名編碼,完成100%的溯源和65%的整治任務。目前,我市正在開展黃河灘區污水處理站排查整治等有關工作,全力保障黃河水質穩定。2023年度及2024年1-4月份,我市國控黃河孫口斷面水質均為地表水二類水,達到國家考核要求。
下一步,我局將持續推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動態排查和溯源整治工作,進一步完善排污口監測、整治有關信息;在5月底前,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實施菏澤市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建立動態整治清單,對排污口實施分類整治,明確整治要求、具體措施及具體責任單位,統一清理整治、規范審批監管,并健全長效監管機制,確保黃河菏澤段水質長期穩定達標。
魯網記者
最近幾年的夏季,菏澤城區積水時間和積水地點明顯減少了。請問,市水務部門采取哪些了措施推動這方面工作呢?
武金華
菏澤城區外高內低,呈盤子狀,澇水難以外排,易造成積水內澇,嚴重影響群眾交通出行,對此,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積極開展城市防汛工作,大力治理城區積水點,改造、疏通雨水管網,建設提排泵站,完善防汛機制,城市防汛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加強積水點排查治理。強降雨后,通過道路巡查和市民熱線反應,全面摸清了城市積水情況,建立積水點臺賬,積極向市政府匯報,爭取建設治理資金,為積水點治理打下堅實的基礎。2022年以來,共治理積水點50余處,城區個別路段積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比如,組織實施牡丹路北延雨水管網工程,埋設兩道直徑2米的雨水管網共計3200米,解決了長城路中南花城小區人行道積水問題。組織實施曹州路青年路口向護城河排水管網工程施工,鋪設直徑1.2米的雨水管網,同時增設雨水口,解決了青年路曹州路口積水問題。
二是大力實施防汛工程建設。首先,抓好雨水收集口治理,汛前組織實施市管10條道路雨水口清掏治理,在易積水位置增設雨水口,提升雨水收集能力;其次,抓好輸水管網治理,2022以來新建、改造雨水管網74公里,清淤雨水管網196公里,提升雨水輸送效率,就近入河;再次,圍繞環城河、南關溝、環堤河、萬福河、高鐵片區新建雨水泵站5座,加大雨水提排能力,降低河道水位,提升積水外排能力。
三是完善城市防汛機制。預置了排水設備,強降雨前在積水風險高的位置預置排水泵,出現積水情況后,及時提排。建立了三級聯動機制,組建閘閥責任人聯絡工作群,汛期統一服從市城市防汛辦公室調度,及時調度防汛工程。建立10市管條道路分包巡查制度,我局聯合市水務集團組建220人的防汛巡查隊伍,在強降雨時對10條市管道路進行巡查,發現積水問題及時反饋解決。
875新聞廣播電臺記者
我市不斷深入推進河湖長制工作,積極開展省級美麗幸福河湖建設。請問,現在建設情況如何?
武金華
2020年以來,我市不斷加強美麗幸福河湖建設,堅持高位推動、部門聯動、上下互動,各縣區、各相關部門瞄準目標、埋頭苦干,克服困難,自始至終把美麗幸福河湖建設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縱深推動河長制湖長制“有名”“有實”“有能”“有效”,統籌推進河長制各項任務落實,形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新局面。截止目前,我市成功創建了趙王河、宋金河、菏曹運河、文亭湖等32條(段)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河湖面貌持續改善,展現出“人水和諧、生態惠民”的全新面貌,人民群眾在水安全、水生態、水環境方面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提升。今年,我們積極與省廳溝通協調,爭取上級資金,申報創建安興河、二坡河、田城河、柳里河等4條省級美麗幸福河湖,目前已經完成項目建設實施方案編制,相關縣區正有序推進工作。
下一步,我們持續推進省級美麗幸福河湖建設,一是因地制宜。借鑒、推廣現有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建設經驗,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按照“因地制宜、重點突出”的原則,有步驟、分重點的持續推進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建設,進一步展現“人水和諧、生態惠民”的全新面貌。二加強管護。建立健全河湖管護長效機制,強化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持續開展“河湖四亂”問題動態清理整治,鞏固河湖管理保護成效,促進全市河湖面貌有效改善。三是強化宣傳。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重要時間節點,廣泛開展河湖長制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等系列宣傳活動,積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讓愛護河湖的理念深入人心,把扮靚河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進一步推動形成全民護水的新格局。
主持人
今天的記者提問環節就進行到這里,再次感謝幾位發布人對有關工作的介紹和對記者提問的解答。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生態責任。希望媒體朋友們通過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報道,讓更多的人保護黃河、熱愛黃河,共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本場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圖片攝影:張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