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敏靜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4-08-21 10:07
□記者 馬敏靜
“2020年以來,新建、改擴建中小學項目193個,新增學位20.5萬個,完成投資55.98億元;優化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完成‘薄改’項目727個,完成投資18.68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餐廳、宿舍48個;融合幼兒園607所、小學41所?!?月20日,市教體局局長楊彬帶領相關科室負責人做客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介紹近年來全市教體工作開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并現場接聽群眾來電。
楊彬介紹,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學校4311所,在校生208.5萬人,教職工13.8萬人。其中,高等學校4所,在校生7萬人;中等職業學校47所,在校生9.1萬人;普通高中80所,在校生23.5萬人;初中376所,在校生50.7萬人;小學1333所,在校生9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3所,在校生1408人;幼兒園2457處,在園幼兒27.1萬人。
市教體局持續推進全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全民健身戰略,實現了教體事業跨越發展。高考錄取人數繼續保持上升態勢。巴黎奧運會上,從菏澤考走的楊文璐獲得女子拳擊60公斤級銀牌;我市輸送的摔跤運動員孟令哲收獲銅牌,創造了中國男子古典跤大級別奧運獎牌零的突破。
2024年以來,市教體局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建立學齡人口變動和學位供給動態調整機制,依據學齡人口變化,優化學校布局調整。2025年,八縣將各啟動建設1所公辦高中聯辦學校。
我市深化本地特色競技體育發展模式。實施以足球、排球為主的三大球振興工程,打造具有菏澤特色的足球名城,擦亮單縣一中校園體育名片。積極備戰第26屆省運會。開通競技體育領軍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深化“武術+”跨項選材模式,打造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矩陣。
同時,持續發力攻堅全市健身場地建設,破解群眾“健身去哪兒”難題。提檔升級城市“十五分鐘健身圈”。突出打造東明黃河生態馬拉松、傳統武術比賽等品牌賽事活動,積極申辦省級及以上競技體育賽事。
今年將新改擴建5所市直中小學
2024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市直新改擴建中小學5所,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規劃投資8億元,建設1所市直高中、1所市直初中,改擴建3所小學,已列入今年的民生實事。目前,市直學校建設項目指揮部正在加快推進各個項目實施。
新建市直高中項目位于市西安路東、句陽路西、泰山路南,規劃占地近200畝,規劃投資約4.5億元,目前已完成規劃設計,正在推進土地劃撥。
新建市直初中項目位于市天香路西、大學路南,規劃占地約130畝,規劃投資1.8億元,目前地質勘探、定界、土壤污染分析、土地預審和選址意見書已辦理完畢,預算編制已完成,已發布土地預征收公告,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
市第一實驗小學長江路校區改造項目,規劃在校內新建約60個班的教學樓兩棟,規劃投資1.2億元,目前已完成立項、地質勘探、規劃設計和財政預算評審。新教學樓建成后,市一實小長江路校區的辦學體制、校舍用途不會發生改變。
市第一實驗小學中山路校區項目南側民房已拆遷,目前正在進行主體施工。
市第一實驗小學春蕾教學點已完成校舍交接,正在加快教學設備采購。
義務教育“零證明”入學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一直是廣大家長較為關注的問題。
據介紹,今年我市嚴格落實就近免試要求,繼續按照“以縣為主、屬地管理”的原則,確保轄區內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初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劃片入學或對口直升辦法招生。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嚴禁通過考試、面試、考查或擅自附加其他條件招生。市第一實驗小學和第二實驗小學的招生入學工作分別納入魯西新區和牡丹區統一管理。我市小學入學年齡截止時間不變,仍為8月31日前滿6歲。
今年我市繼續推行義務教育“零證明”入學。通過義務教育招生管理信息化平臺實現對戶籍、房產等數據信息歸集,凡能夠通過大數據核驗的,均可實現“零證明”辦理。推進“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實行混合編班、統一管理。
幼兒園招生“網上辦”“零跑腿”
公辦幼兒園的招生政策和報名方式同樣受到廣大家長關注。
據介紹,按照省市幼兒園招生辦法的相關規定,“市級及各縣區各類幼兒園,應堅持相對就近就便、免試入園的原則,積極創造條件接收適齡幼兒入園。有條件的縣區深入探索公辦幼兒園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劃片招生辦法?!苯刂聊壳?,我市部分具備條件的公辦幼兒園已實行劃片就近招生,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舉辦的幼兒園,除招收本單位工作人員的子女外,將多余學位向社會開放,優先招收附近居民適齡幼兒入園。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優先滿足符合條件的小區內適齡幼兒入園需求。民辦幼兒園在所在縣區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指導下,實施自主招生。
為盡快實現幼兒園招生“網上辦”“零跑腿”,提升教育便民服務水平,今年我市各縣區將實行幼兒園招生報名網上辦理。
菏澤教體事業實現跨越發展